请稍候...关闭

大唐官

幸運的蘇拉

歷史軍事

浩浩復湯湯,灘聲抑更揚。 奔流疑激電,驚浪似浮霜。 夢覺燈生暈,宵殘雨送涼。 如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592章 漢中募兵劄

大唐官 by 幸運的蘇拉

2019-5-20 19:45

  高嶽苦笑起來。
  原來在任何時代,有權有錢,永遠都是可以為所欲為的。
  現在他也清楚,升平坊崔氏本身已不行了,以後全得靠自己維系。
  先前在長安興道坊至德女冠裏,唐安威脅他說,馬上要把他私通雲和的事,告訴崔遐。
  其實就算崔遐知道又怎麽樣?他能註擬為畿縣的縣令,靠的還不是我的力量,如果我對他說,“公主要出首檢舉我,說我犯了妻姊妹的罪行,聖主震怒,把我長流嶺南,該如何?”
  崔遐肯定會怕得要死,他絕對不敢也不想讓這情況發生,因他知道此身的榮華富貴,都系在我的身上。
  他是絕對會苦求父母,不要聲張的。
  嶽父的小兒子崔樞也是壹樣的道理。
  所以其實當時,高嶽根本不懼唐安。
  他不過是覺得自己也虧負了公主,有心要安慰公主罷了。
  可這也起了反效果,唐安對自己的欲念再起,又達到熾熱境地——如果唐安和義陽真的按照自己先前所言,利用太子隨即要面臨的危機,壯大了公主權力的話,那自己可要危險了......
  為今之計,也只有用“以身許國”的理念暫且麻醉自己了。
  與芝蕙談了些知心話後,高嶽走入到中堂間,只見竟兒正在木板案上認真地用木筒(類似搟杖)壓棉條,而雲韶鬢發隨性地梳著墜馬式,坐在繀車(紡車)旁邊的杌凳上,腳足踏著板子,牽動紡輪自棉花裏抽縷,雲和則坐在另外杌凳上,張開纖細的手指,抽著壹長條白色的棉絲,讓其自四指縫流過,纏於四顆紡錠之上。
  阿措抱著蔚如,另外竟兒小時坐過的小車上,現在坐著吮著手指的達兒,都在壹邊乖乖地註視著。
  看到姊夫進來,雲和起身斂手,然後招呼著阿措抱著孩子,自己又牽著竟兒,說那小猧子棨寶呢?我們去尋小猧子去。
  “棨寶這段時間可粘彩鸞煉師了!煉師雲遊煉丹去後,棨寶也魂不守舍,日夜很少在家的,方才我就支韋馱天去尋了。”竟兒對小姨娘說到,孩子真的是壹日壹個模樣,高嶽歸來後,竟兒說話已然頭頭是道,馬上就準備出閣讀經書了。
  “哦,那就去小姨娘的廳裏,小姨娘拿棗獅子給妳們吃好不好?”
  “好,好!”竟兒和阿措都笑著,應和道。
  高嶽入了堂,挨著妻子坐在茵席上。
  雲韶甜甜地望著夫君,眼睛又彎成了兩道新月。
  “全興元府都曉得,阿霓妳喚我卿卿了。”高嶽接過雲和的工作,邊輕聲問妻子。
  “如何?”
  “於外人前,呼我卿卿,有點......”
  “卿卿是在聖主前被喚為卿,所以覺得妻子如此喚妳不敬嗎?”
  “那倒不是,我將阿霓看得比聖主重。”
  這會兒雲韶笑出聲,然後就很認真地對高嶽說,“親卿愛卿,是以卿卿,我不卿卿,何人卿卿?”
  疏朗的月光下,繀車的紡輪猶在緩緩地轉著,窗牖前高嶽很溫柔地將妻子攬入懷裏,摸著她的秀發,嗅著她身上馨香的氣息......
  三日後,洋州興道縣城,壹群人在長安至此的寫經生賀摩雲的帶領下,來到軍府養植的竹園處,只見壹簇簇竹子,三五根為壹簇,母竹下還培著河泥,壹直蔓延到了山腰,賀摩雲在指揮著眾人,說只砍老的竹子,有些剛長成的不要砍伐,等芒種(夏六月五日)再砍不遲。
  斫斫的伐竹聲不斷,砍好的人,將砍下的竹子統壹截成五尺長,紮成捆扛著,沿著山徑而下。
  在終點,有處被掘成方形的池沼,池邊有用竹子搭成壹串支架,架起劈開的竹槽,壹直伸向興道山的澗水當中,將水源源不斷引來,註入到池沼裏。
  接著人們將砍下的竹子壹捆捆地扔到池沼當中,叫做“漚竹”。
  壹般漚百日上下,池沼那邊的屋舍裏,別有人把已漚好的竹子撈取起來,接著用槌刀在上面,吱呀吱呀地把竹子的粗殼和青皮削磨去,使得剩下的組織宛如麻般,這即叫做“殺青”。
  屋舍邊上,殺青好的竹子,又被塗上燒後的石灰,接著被送入到屋舍院中的大桶內蒸煮,是白煙滾滾。
  通常蒸煮八日才可,這時有蒸好的竹料被取出,再入漂洗池內洗凈,再淋上石灰水,如此反復,最終送至院舍崖邊的水硙處,將竹料徹底碾碎如面泥狀,倒灌入水硙下的方鬥槽內,槽裏本有清水,高出竹料三寸,匠師們再往裏面倒入楊桃藤裏提取出來的“紙藥水”,其實就是種植物懸浮劑,可使竹料脫水而雪白。
  這時,就有匠師手持用細竹精心做的“抄紙簾”,輕捷如蜻蜓點水般,壹抄就自方鬥槽裏抄出壹面竹料來,熟練的匠師可以保障每張紙的厚薄幾乎相同——待到水漉下後,將其覆蓋在旁邊的木板上,層層疊疊,等到滿千張後,再加塊木板,以此類推。
  等到木板和竹料紙壘到壹定高度,匠師們就在其間插入撬棍,把水分全都壓幹流盡,再用細銅鑷壹張張揭起,密密麻麻貼在“火巷”外的磚石面上,等到其中生火後,火氣沿著磚石,將紙張給烘幹,再揭下來便是張雪白的“洋州竹紙”了!
  等到壹摞摞的竹紙送到興道縣的雕梓坊時,以前同樣是長安勝業寺寫經生的冉三娘,就和其他雕梓匠壹起,把這批竹紙齊齊用墨印上內容。
  這就是高嶽募兵的“興元紙劄”,每幅紙劄上印著三行內容,還配著圖畫文字,壹是“鹽州軍民死難圖”,裏面揭露西蕃是如何在鹽州城犯下觸目驚心的屠殺罪行的;二是“勸人為兵變文”,由明玄法師親自操筆,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講述兒郎應效力沙場的道理;第三則是興元尹高嶽親自寫的牒文,稱各處但凡應募至興元為兵者,興元發給沿途長牒糧,至興元後免費發給“兩身(人)口糧、衣衫”,並“五貫潤家錢”,所以妳年齡只要適宜,帶老婆孩子來我們更歡迎!
  紙劄壹次性就印刷了近千份,不但貼在興元府城內各處,還被回商的軍校們攜帶,這些人立在自興元城漢水岸邊的千斛船或五百斛船上,船只上用竹蔑席蓋著蕓薹油、藥材等各色貨物,轉動著風帆,沿著漢水,把高嶽募兵的文牒,隨著貨物發往全國各地。
  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