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官

幸運的蘇拉

歷史軍事

浩浩復湯湯,灘聲抑更揚。 奔流疑激電,驚浪似浮霜。 夢覺燈生暈,宵殘雨送涼。 如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459章 聖主憚韓滉

大唐官 by 幸運的蘇拉

2019-5-20 19:45

  次日,崔造便真的請了牓子,要求覲見天顏。
  高嶽則同時請了牓子。
  李適在樓院閣子當中,著便服接見了這二位。
  平心而論,崔造是來咨詢自己和源休的事,皇帝到底要如何處斷的。
  而高嶽是跟在後面的,如崔造順利他就為劉長卿請功,如崔造不順......嗯,他就再想迂回的辦法。
  可皇帝看到崔造,卻有個更為關心的話題要說。
  數位壹坐下後,皇帝就屏退左右,接著切切地對二位提到:“韓滉在東南的事,妳們聽說了沒?”
  高嶽和崔造急忙搖頭——他倆都不是傻子,知道皇帝最近對韓滉坐斷東南壹家獨大的情況頗為忌憚,壹方面他喚杭州刺史李泌入朝,很可能會給李泌禦史大夫同平章事的職務,也算是兌現父親當初和李泌間的諾言;另外壹方面,李適還想啟用常袞的,可聽聞常袞剛剛在福建觀察使的任上逝世,也只能作罷。
  喚李泌入朝,除去要以他為相增加自己實力外,就是想要詢問韓滉的實情及動向。
  “這個韓滉啊,現在可了不得,聽說要在東南江淮糴米六百萬石,轉輸給朝廷。”皇帝用壹種很奇怪的語氣說出這話來。
  按理說,韓滉願意給朝廷送足足六百萬石米是件好事,然則——高嶽眉毛微微動了兩下,就明白所有:
  皇帝怕的不是六百萬石米吃不完,怕的是能搞到六百萬石米的這種能力,更怕的是這種能力現在不在自己手裏,而在宣潤鎮海軍節度使韓滉的手裏。
  原本監督江淮轉運的專人,是包佶和崔縱,壹位負責汴東段,壹位負責汴西段,後來崔縱身陷李懷光營裏無法履職,所以轉運權歸包佶所有。可長武軍叛亂後,李適播遷奉天城,包佶帶著財貨準備送給朝廷,卻橫遭韓滉(宣潤)、陳少遊(淮南)劫奪。皇帝李適也無可奈何,壹面表態對陳少遊之罪不計較,壹面只能把江淮轉運使的職務從包佶那裏交到韓滉的手中。
  也即是說,這個江淮轉運使的權力,是韓滉用武力奪來的。
  韓滉的意思,核心就是“米糧不是包佶弄到並送給朝廷的,而是我。”
  功勛全是我的。
  諷刺性的壹幕出現,原本楊炎處心積慮才將全國財權收歸中央,而現在又分裂為西部的判度支劉晏,和東南江淮的轉運使韓滉分掌的局面,劉晏也只能管西部的財稅,和韓滉間也得有商有量。
  並且東西比較起來,韓滉明顯更厲害,因為除去東南富庶外,他現在還有個身份,那便是鎮海軍節度使,麾下兵卒、強弩、舟船無數,也是供應朝廷平叛戰爭最大的金主,赫然是最大的忠臣。
  故而韓滉不久前上表,稱陛下回駕京師後,關中畿內民生、官生、軍生必然艱難,正所謂“慮敖倉之粟不繼,憂王師之糧斷絕”,並請求於浙東浙西買米六百萬石,奏請禦史(也即是替自己的幕府僚佐請求掛禦史的憲銜)四十名負責綱署,專門管理這批糧食的購買、儲藏和轉輸。
  這表章,差點沒把李適給嚇死。
  “原來壹年內,朝廷從地方上收來所有的斛鬥米也就二百多萬石,現在韓滉壹次性就能弄到六百萬石,朕該高興,可更該害怕才對。”李適慌了神,原本漕運線遭淮西、河朔、淄青叛鎮的威脅他害怕,可現在漕運線和轉運的米糧錢帛,全掌於韓滉手,他更害怕。
  更恐怖的是,韓滉手裏還掌握另外個殺器,東南的鹽。
  只要他壹掐脖子,朝廷立刻沒米、沒錢、沒鹽,然後李適哪怕是逃到海南儋州那裏去,都挽回不了局面。
  可皇帝對韓滉的猜忌,也不能表露那麽明顯,故而只是對高嶽、崔造倆旁敲側擊。
  皇帝知道,高嶽和崔造都是劉晏的門生,對財計方面還是精通的,高嶽擅長營田,崔造擅長轉運,故而正好向他倆問策,哪怕能從韓滉那裏奪來部分利益也是好的。
  崔造便也將計就計,伏地對皇帝哭道:“臣有死罪,實不敢再為陛下謀劃。”
  皇帝擺擺手,說不就是源休的事嗎?“崔卿壹直伴在我身旁,甥舅間豈能同謀?無須擔心,妳現在還是朕的戶部頭司郎中!”
  崔造這才大喜,叩首。
  結果還沒叩完,皇帝就聽到高嶽嚶嚶嚶的哭泣聲,心中煩躁,壹個兩個問問妳們事就哭唧唧的,“高卿又是什麽事?”
  高嶽哽咽著用衣袖連連擦拭淚光,就說方才玄宰(崔造字玄宰)的壹席話,也勾起了我的傷心事。
  “妳孤寒之士,難道想起過世的父母親人了,還是感慨苗裔不興?馬上回京後朕許可妳立家廟就是。”
  “嶽確實孤寒,所以昔日於長安國子監太學時,得蒙的是朋友幫襯,才在今日輔佐陛下時小有所得,然則朋友如今和叛亂有些幹系,想要報恩又不敢,故而惶恐。”
  “什麽幹系?”李適便問道。
  高嶽便吟出劉長卿獻給李希烈的幾首詩來,隨後說劉長卿此次雖然孤軍苦戰,保住隨州全境,可是啊,這詩怕是有點不尷不尬的。
  李適晃動下衣袖,說朕還以為是什麽事呢!這幾首詩,都是長卿在李希烈渡漢水平梁崇義時所作的,那時朕還冊封李希烈為南平郡王呢,難不成還要追究朕的職責不成。
  “x的李希烈造反不是妳的職責還是誰的?”高嶽心想,可口中卻大呼不敢。
  皇帝稍微想了下,說長卿守土不易,就讓他馬上回京,先為禮部的祠部郎中,有合適的美職時再升遷不遲。
  “聖主英明!”崔造和高嶽大喜,皆對皇帝表示感謝。
  隨即,崔造很痛快地為皇帝出謀劃策。
  高嶽暫時不敢言語,只在旁側聆聽。
  崔造的方案是,摻沙子,徐徐削奪韓滉的鹽鐵、轉運和糴米之權。
  接著崔造詳詳細細地說清楚了具體方案,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,聽起來是完美無缺。
  皇帝很是贊賞,又問高嶽可有什麽補充。
  “回稟陛下,崔玄宰的方案可謂無懈可擊,臣嶽不敢有添足之舉。”高嶽趕緊說到。
  “那好,就按照崔卿所說的做。”皇帝當即拍板。
  高嶽則於心中想,唉,崔造怕是要倒黴。
  雖然同為晏相的門生,可只有我才能在未來接替晏相的事業,所以有些話我就不能說了,因為現在得罪韓滉,他抽妳壹下,妳就趴了,根本不在壹個重量級上。
  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