葬元

武獵

歷史軍事

女人追男人,其實也很難。
比如,壹個女警追男逃犯。
“李洛!妳再跑我就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628章 百官們壹起震驚:嘶——

葬元 by 武獵

2021-6-15 20:17

  “壯哉!”李洛贊嘆道,“我大唐天朝之首都,自當如此!”
  即便這長安城李洛和崔秀寧參與了設計,也早看過圖畫,可此時站在長安城下,仍然感受到極度的視覺震撼。
  長安城是在先唐長安城的遺址上修建的,所在地勢是關中平原最高的壹塊土塬之上,本就具有高屋建瓴之勢。加上宮闕巍峨,城墻高大,就更有俯視關中之態。
  人在長安城外,需要仰視雄城。
  李洛知道,先唐長安城面積達到八十壹平方公裏,周長七十二裏,已經極大。可是他重修的長安城,面積達到上百平方公裏,周長八十裏!光說面積,就比當年的長安城更大壹籌。
  長安城有九道城門,城墻高達五唐丈,厚三唐丈,俱用磚石堆砌。而且每隔十丈就有壹座堡壘和炮臺,固如金湯。數年來,光是修建這八十裏長的城墻,就用了二十萬勞力。
  為了燒制城磚,城墻外挖了壹條十丈寬,兩丈深的壕溝,引水入溝,成為護城河。
  如此高墻深濠的巨大城池,就是十萬敵軍兵臨城下,也只能望城興嘆,無可奈何。
  雖說參考了先唐長安城的布局構造,某種意義上算是還原。但是李洛並沒有使用唐代九門的名稱,他覺得諸如春明門、明德門、金光門之類的名稱不夠高大。
  於是,他賜予了新長安九門的名字,以古九州命名,分別是天雍門、天冀門、天豫門、天青門、天揚門等,李洛眼前的城門,就是長安東城的中門天豫門。
  巍峨的城樓之上,壹桿大大的唐字大旗,在春風中招展,還有代表大唐皇室的國旗:龍鳳呈祥旗。
  十余丈長,三丈寬的護城河之後,是壹道巨大的城門,城門最上面,是“長安”兩個隸書大字,在下面是“天豫門”三個稍小的隸書大字。
  護城河邊,跪滿了前來迎接的內政府和禮部官員。他們提前壹段時間到長安,已經準備就緒。
  “天子已到!朝廷已到!起樂——”吳鎮樓高聲唱喝。
  “嗚嗚嗚——”
  “轟轟轟——”
  壹百零八支號角對天齊鳴,壹百零八尊禮炮轟然鳴放,響徹雲霄。
  炮聲和號角聲壹歇,隨即鐘鼓齊鳴,百樂同奏,堂皇典雅的音樂悠悠而起。儀仗隊伍萬千旗幟漫卷如畫,伴隨著大象、熊貓、犀牛、獅虎、白鶴、大龜、青牛、白馬、梅花鹿、蟒蛇等瑞獸。
  “唳!唳!”九只海東青在蒙古養鷹人的指揮下,帶著祝賀天子的彩色條幅,展翅高飛,直上蒼穹,在城樓上翺翔盤旋,猶如鸞鳳。
  城樓上八八六十四名舞姬,翩翩起舞。高樓之上,壹個猶如神女的歌者懷抱琵琶,在舞姬的舞姿環繞中引吭長歌道:
  “聖王開社稷,煌煌大唐基。漢家光復哉,開疆三萬裏。日月照山河,龍鳳飛帝畿。禦駕長安日,天下盛世啟……”
  歌聲嘹亮高遠,聲動萬人,猶如天籟之音。
  唐廷君臣聽著歌聲,很多人的思緒都飛回到當年臥薪嘗膽,立誌驅除韃虜,恢復中原的崢嶸往事中。不少元從將領,都是目中含淚,喜極而泣。
  只有即將來到長安之際,他們才徹徹底底的感知到,大唐偉業終成!
  跟隨聖主建功立業,成就壹世英雄,留名青史,博得封妻蔭子的富貴,不枉費大好男兒之身。
  能夠為主公所用,恢復中原社稷,開創大唐盛世,何其幸也!
  巧的是,也不知為何,就在這歌聲將歇之時,忽然用來作為儀仗的南洋白象,其中壹只揚起巨大的鼻子,仰天嘶吼。
  “哞——哞哞!”
  這頭大象壹仰天嘶吼,其余八頭大象也仰天嘶吼起來。九條象鼻齊齊豎起,如同九支巨大的號角,對天奏響。
  緊接著,在眾人的驚訝之中,儀仗隊中的獅子老虎,也全部仰天吼叫起來。
  “嗷嗚——嗷嗚!”
  威嚴的獅虎吼叫聲配合著大象的嘶吼,聲動天地,震撼無比。隨即,儀仗中的白馬也嘶鳴起來,青牛和犀牛也發出哞哞的叫聲。
  又不知為何,忽然九對仙鶴也展翅飛起,在空中蹁躚起舞,發出“唳唳”的叫聲,與海東青相映成趣。
  百余頭瑞獸的吼叫聲此起彼伏,猶如演奏,伴隨著仙鶴和海東青的飛舞,真是蔚為壯觀,筆墨難以形容。
  數萬人都看呆了。
  這,這是大大的吉兆啊。
  這是什麽?
  這不是古書中提到過的鳥獸率舞麽?
  尤其是文臣們,見狀就更是興奮。《書·益稷》說“鳳皇來儀,百獸率舞”。
  陛下來長安,就出現這壹幕,可不就是鳳皇來儀,百獸率舞?
  如此吉兆,今日竟然真真切切出現在眼前啊。
  李洛也很高興。這些鳥獸,還真是給面子啊。
  事實上,他和崔秀寧都知道是怎麽回事。
  說白了,無非是膽小的大象受到聲音的刺激,仰天嘶吼罷了。然後大象的叫聲又刺激了其他瑞獸,大家壹起叫。
  可是這些野獸畢竟是經過專門馴化過的,仍然保持了壹些秩序,這就呈現出這樣的效果。
  於是稱職盡業的司錄寺官員立刻鄭重記載:“洪武六年三月二十壹,上禦長安天豫門,仙鶴呈祥,百獸率舞……萬人目睹,此古聖王之遇也。大吉。”
  隨即,內政府令、中官常侍康西上前稟奏道:“奴婢啟稟陛下,宮中布置,俱已妥當,萬事皆備,只等陛下和娘娘聖駕!”
  禮部尚書吳鎮樓也上前稟奏道:“微臣啟奏陛下,宮城、皇城、外城,都已經奉旨清掃拾掇,內廷宮苑與朝廷官署,皆已妥當,恭請陛下入城正位,安置百官!”
  文天祥等文武大臣壹起下跪,山呼萬歲,“恭請陛下入城正位!”
  李洛攜著崔秀寧的手,站在高高的禦輦上,朗聲道:“入城!”
  “遵旨!”
  緊急著,由兩頭青牛駕馭的雲輦宮車,被拉到駟馬禦輦前。皇帝和皇後走下駟馬禦輦,登上了雙牛雲輦。
  蓋因為大唐始祖是道君老子,而青牛是老子坐騎,意義非凡。再加上華夏是農耕文明,所以青牛貴為國獸,牛車比馬車更尊。
  按照《大唐典律·輿服》,只有帝後,才有資格乘坐壹對青牛拉的雲輦宮車。
  牛車慢而沈穩,適合短距離使用,也適合在人多的市區使用,因為牛的挽力遠勝馬力,往往壹頭足以,占路寬度也小。
  駕駛青牛雲輦的禦者,是新修建的長安太上道宮的道官。兩個道官身穿紫色法衣,頭戴芙蓉冠,佩戴陰陽八卦玉牌,寓意紫氣東來。
  青牛雲輦在侍衛的簇擁下,經過護城河橋緩緩向上爬坡,車道兩邊都是臺階,過河三十丈後,爬高十幾丈,才來到城門,進入弘大的長安城。
  壹通過三丈深的城門洞,就是壹座拱形碉堡,也有壹道大門,碉堡上面是密集的射擊孔,大小不壹,能發射火銃,弓弩,小炮。
  這座扼守住城門的拱形碉堡,是壹道保險機制,平時並無用處,只有緊急時刻啟用,能駐兵數百。壹旦敵軍攻城,就算攻入城門,也要面臨這道碉堡,相當於第二道城門。
  過了拱形碉堡,前面豁然開朗,壹條筆直寬闊的大道,似乎壹眼望不見頭,壹直延伸到遠處的巍峨宮城。
  這是城中的禦道之壹,又叫天街,寬達超過十唐丈,也就是東天街了。李洛將長安城分為長安、萬年、太平、盛世四個縣域,東天街所在的位置屬於盛世縣管轄。
  李洛和崔秀寧坐在平穩的青牛雲輦上,壹看到城中的景象,頓時意氣風發,大為自豪。群臣見了,皆驚嘆不已。
  天街禦道,都是青磚鋪墊而成,兩邊種植著槐樹楊柳,綠樹成蔭,花團錦簇。車馬道兩邊,還有專門的人行道。
  而且每隔十丈,就是壹對石燈臺,設置了精美的蟠螭燈(走馬燈)。
  可以想象,要是夜幕降臨之後,長安城路燈輝煌,燦若繁星,亮如白晝,那是何等氣象啊。
  據說,不光是東南西北的天街大道,就是第二等的街道,也都修建了燈臺。光是整個長安外城的路燈,就高達四千座,每年光是外城的照明費,就能花掉十萬銀圓。
  但皇帝說這麽做能使得長安夜市更加興旺,商業更加繁榮,每年多收的商稅,就不止十萬照明費。
  光是如此大手筆的天街,就讓群臣贊嘆,就不用說天街兩邊的坊市了。
  但見大小商鋪錯落有致,鱗次櫛比,都是修建的簡約氣派,但又不盡雷同,而是各有風格。商鋪之間是街道,街道之後是民坊區。各坊星羅棋布,坊道四通八達,各坊之間還有圍墻,但又相互連通。
  大臣們還看見壹個比較明顯的坊名:盛世縣紫槐坊。
  為何要叫紫槐坊?眾人很快明白了。原來這個坊的附近街道兩邊,種滿了紫槐樹。
  不久,又見到壹處梨樹頗多,果然又叫“梨花坊”。
  說實話,如此整齊美觀的坊市,他們還是第壹次見,不禁都是大開眼界。
  商鋪還沒有人,坊間也沒有住進人,可不難想象,不久之後會是何等熱鬧的景象。
  聽說,長安城無論是大內,皇城,還是外城坊市街道,都修有地下排水暗渠,將汙水排到城外的蓄水大池,再通過大池溝渠,排往郊外的農田灌溉。
  大唐君臣浩浩蕩蕩的沿著東天街壹直往西走,壹路上經過馬球場、蹴鞠場、藏書閣、東園(東公園)、縣學堂、慈恩院、劇院、大浴堂等等。
  而所經過的坊,也多是什麽“書閣坊”、“東園坊”、學堂坊之類。
  還有什麽消防所,清城所、警士所、馬車站、銅簋臺之類。
  又走出兩裏多,十字路口處,赫然出現壹個巨大的兩層宅院,但又不像是壹般人家的宅院,上面的匾額題字赫然是:東市商城。
  東市百貨!
  這就是陛下和娘娘所說的百貨商城了。據說這百貨商城,與壹般商街不同,而是將百貨集中於壹處,應有盡有,能入駐數百商家,囊括千百種貨品,所以號稱商城。
  而這樣的商城,外城東南西北各有壹個,共四大商城。
  李洛和崔秀寧見到群臣壹副驚嘆不已的神色,心中很是滿意。
  又走了壹裏路,方才來到壹堵三丈多高的城墻附近,卻是皇城到了。
  皇城不是宮城,長寬十裏,乃是朝廷官署、各大道宮、五品以上貴族官員宅邸、太廟、鐘鼓樓、禁軍兵營、大唐銀行、京城太倉、各大學宮、國庫、天牢、天壇等所在處。
  皇城的戒備已經比較森嚴。但按照制度,外城百姓仍然可以進來,只是需要更嚴格的搜查盤問。
  百官跟著禦駕進入皇城,但見氣象又格外不同了。皇城中的建築,更加高大雄偉,已有巍峨恢宏之姿。
  占地壹裏有余的巨大廣場上,佇立著高大的鐘樓鼓樓。廣場四周,是莊嚴肅穆的天壇、忠武道宮、太上道宮、炎黃帝宮、至聖文宮、魯墨神宮、太廟。
  各大道宮和太廟,都是氣勢恢宏,雄偉莊嚴,造型也各有不同。每座宮廟之前,都佇立著高大的神像。
  太廟之前的神像,是個頭戴通天冠的佩劍老者,正是高祖李淵。
  太上道宮之前,是騎著青牛,手持道經的道君老子。
  炎黃帝宮門前,是手持耒耜的祖皇黃帝,以及手持谷穗的炎帝。
  忠武神宮之前,是威風鼎鼎的關羽和嶽飛,壹個持刀,壹個持槍。
  魯墨神宮之前,是手持墨鬥的魯班和手持圓規的墨子。
  至聖文宮之前,當然是壹手持竹簡,壹手持弓的孔子了。
  而地位最高的天壇之前,則是壹座樣貌神奇的老者,這老者左眼是太陽,右眼是月亮,額頭是星辰,胸前是雲朵,背上是太極,胯騎青龍,手托朱雀,腳踏玄武,身隨白虎。
  此人是誰?
  當然是昊天,也就是至高無上的宇宙之神:天帝。
  按照《大道論》和已經成書數年的《華夏神史》,昊天大帝乃宇宙大道之本,盤古、女媧、伏羲等,都是在昊天大帝不同意念下所孕育的大神。而道君老子,則是昊天在人間的化身。
  這些廣場上的雕像,都是超過兩丈的中空鎏金銅像,而昊天大帝之神像,更是高達三丈。所有銅像都造型精美厚重,巧奪天工,共耗銅二十萬斤,加上金漆,價值銀元二十余萬。
  忠武帝宮這些宮廟雖然規格極高,用的卻是肅穆的白墻黑瓦,連臺階基座都用黑白二色,就連大柱巨門,也用的黑色,顯得大氣肅穆之中帶著壹股厚重的神秘。
  各處宮廟的高大重檐之下,是三十六只銅風鈴。此時壹陣春風吹來,百余只銅風鈴壹起鈴鐺作響,猶如天籟神音,襯托著巍巍殿宇,令人不由心生靜穆之思。
  廣場周圍,各處官衙氣象森嚴,堂皇廣大,充滿著朝廷廟堂至高衙署的威嚴氣勢。
  而更遠處,則是花紅柳綠處的貴族高官府邸,隱隱亭臺樓閣,高樓廣廈。
  百官們見到如此情景,都是震驚不已。
  這才到皇城廣場,還沒有進入宮城,就領略到長安帝都如此的氣勢啊!
  李洛來到這裏,下令停車,然後率領百官先進入各大道廟祭拜。
  首先祭拜的是天壇,其次是太上道宮,再是炎黃帝宮,再是忠武神宮,再是至聖文宮,再是魯墨神宮,最後才是李唐皇室的太廟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