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

浙東匹夫

歷史軍事

中平四年(187),二月初壹,中山治所盧奴縣。 朔日的夜晚,月球正運行在地球與太陽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761章 周瑜覆滅

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by 浙東匹夫

2022-2-19 20:44

  “看來李素這是仗著他的五牙戰艦為先鋒,哪怕只有三萬人進入太湖湖面,也依然敢頂著我的九萬人打?他對五牙戰艦很自信吶。”
  隨著雙方戰艦越來越近、李素的漢軍艦隊似乎對周瑜的背信棄義提前偷襲毫無回避之意,仍然是針尖對麥芒地硬拼,周瑜心中隱隱然那股期待,也變得越來越熾烈。
  周瑜有點近乎神經質地獰笑:“只可惜,李素身為北人,就算拼命熟悉南方的水性,卻不可能跟吳會之人那樣,清楚沿海之地夏秋之交的大風有何等威力。他敢倚仗,咱就送他上路!
  全軍並力向前!看見敵軍船陣後面那條最高大的五牙戰艦了麽!目標就是那條船!大半年前,冬天那場赤壁水戰,伯符戰死的時候,李素都沒敢親自坐他那條最大的旗艦涉險,這次他是覺得自己穩贏了,居然敢親臨壹線督戰。殺了李素,壹切都是我們的了!”
  周瑜本來就是打著決壹死戰、輸了就了賬的心態來的。李素居然給他搏壹把大的的機會,周瑜當然要孤註壹擲了。
  就好比兩支隊伍打籃球比賽,本來實力相差懸殊,如果打滿場,肯定弱的壹方要輸。這時候強隊居然跟弱隊說:咱壹球定輸贏,瞬間死亡法,誰先進誰就贏。
  這種情況下,弱隊當然會欣喜若狂,不計壹切代價把所有賭註壓上去搏這壹把。畢竟稍微懂點概率論的都知道,樣本越大結果分布越接近真實實力對比。樣本容量小壹點,好歹還能賭壹賭小概率事件。
  那些戰術細節的考量,預備隊的投入節奏,周瑜統統都不管了,他眼裏只有李素的中軍旗艦。
  不過,就在他接敵沖鋒的過程中,他身邊的壹些部將也註意到了壹些潛在的隱憂問題,比如在周瑜旗艦上的孫賁就提醒他道:
  “大都督,我們的後軍似乎在轉向殺回去的過程中有點混亂!有些船還沒跟上!另外,於禁將軍那邊也沒立刻跟上,到時候可能沒法跟我們同壹時間接敵了!”
  周瑜也是忙中略微出錯,顧不得了,看了壹下,又看了看前面已經開始打起來的戰線,壹咬牙:“不管了!他們會很快跟上來的!不差這壹點時間差!
  李素那邊,後軍要進入太湖,半個時辰都不夠,我們這兒半刻鐘就夠了,無傷大雅!統統給我殺上去!”
  周瑜卻不知道,他的後軍反應遲鈍,乃至於禁那邊的略微脫節,都是因為內部被壹些場外因素給限制了,出現了略微的混亂。
  ……
  不壹會兒,兩軍船陣正面,就爆發出愈演愈烈的震天喊殺聲,數以百計的艨艟,和數十艘五牙戰艦、樓船、鬥艦紛紛絞殺在壹起。
  呈數道陣線壹字排開,捉對廝殺,太湖湖面上,方圓數裏之內東壹攤西壹片,都是火焰與泉湧而出的血跡,隨後很快消散,被巨大的湖水量稀釋。
  不過,在這種混亂之中,周瑜軍很快發現壹些不對勁,那就是大都督許諾的“李素的艦隊那些大船,會在大風天難以施展”這種情況,似乎並沒有出現。
  或者說,大風對於雙方的影響,差距並不明顯。
  但既然都殺紅了眼,已經是全軍壓上搏命了,這當口大家也沒太多心思去反省。來都來了,只能是想方設法加強自己的臨場發揮,爭取多點掉壹點敵人。
  吳人擅長水戰、在水戰種善於應變、臨危不亂的優勢,也是徹底顯現了出來。從周瑜道韓當陳武,再到各級將領軍官,大家都在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,發揮自己的臨場應變天賦,把這場後漢末年最後的宏大水戰,打得淋漓盡致。
  “殺呀!所有飛火神鴉全部按照三倍裝火藥和油料釋放!多捆兩個藥筒!今天風太大,普通裝藥量的飛火神鴉會被吹飛都降不下來的!”
  “投石機彈丸、火罐全部用重彈!”
  韓當帶著的鬥艦隊伍沖殺在前,因為鬥艦上搭載的重火力裝備比較多,所以韓當在拼命指揮屬下微調飛火神鴉和投石機的彈藥使用。
  與此同時,負責前軍艨艟隊接舷戰的陳武、宋謙等人,則是各盡其能想方設法創造優勢:
  “艨艟上的撓鉤隊全部準備好!登船的時候只往敵艦壹側船舷搭撓鉤跳板,盡量利用接舷的分量把敵船往壹側拖!”
  “看到前面那條五牙戰艦和三條鬥艦了麽?敵船已經被大風吹得往左傾斜了,接舷的全部繞到敵艦左舷放撓鉤,遇到比咱小的船就從敵艦右邊撞過去直接撞翻!”
  吳兵對風向和湖浪、船傾的利用可謂是到了極致,把他們能發揮的全發揮出來了。
  可惜,戰術發揮得再強,也不能指望違背自然規律。
  就好比驅逐艦開出花來,只要沒有魚雷水雷,光靠那幾根小水管,擼逆天也擼不沈戰列艦。
  壹次次地嘗試,壹艘艘艨艟吧撓鉤往敵人大船側傾的方向拉扯、試圖加大傾斜,壹艘艘鬥艦試圖拿出直接撞擊的姿態猛撞翹起來的那壹側船舷。
  最終,李素擺在前軍的將近十條五牙戰艦,久久都沒有哪怕壹條被風浪和撞擊傾覆。
  倒是前仆後繼的吳軍小船,被千鈞鐵斧狀的撞角,撞得七零八落,李素的五牙戰艦只要開起來,擋者披靡,短短壹刻鐘的廝殺就撞沈了周瑜幾十條大船。
  接舷戰更是壹邊倒的屠殺,相對高峻的五牙戰艦船舷,雖然在這個臺風天看起來變得稍稍低矮了些(李素加了壓艙物,所以吃水變深了,但也更穩了)。不過大風同樣會對攀登的士兵造成障礙。
  吳軍接舷戰勇士都如風中殘燭壹般,至少有兩三成都沒能爬上甲板,就被吹落湖水。
  唯壹讓人慶幸的是,這樣的大風天,雙方的弓弩命中率都極大的降低了。箭矢的羽毛在這種天氣下根本無法穩定飛行方向,也就談不上瞄準射擊,有效射程也降低了至少三四成。
  但李素的部隊富裕,本來就沒指望瞄準射擊,都是密集火力覆蓋,受到的影響便不大。至於射程降低,那是對雙方都公平的,雙方都得貼得更近了打,對於船舷高的壹方其實優勢更大。
  而且李素對這個細節也早有認識,所以他加大了連弩配屬的比例——諸葛連弩射出的箭矢是沒有尾羽的,平時全靠木桿上的刻槽導流氣流來穩定飛行。
  但是在這種大風天下,沒有羽毛的木桿箭被風力削弱射程的影響也更低。普通弓弩射程降低三成,諸葛連弩或許也就降低壹成多。以至於連弩雖然基礎射程短,在這種天氣下跟其他弓弩的射程差距反而縮小了。
  時間,站在李素這邊。
  周瑜壹開始集結了超過兩倍的局部優勢兵力,都沒有把李素啃下來。
  與此同時,李素的後軍還在源源不斷從中江河口以長蛇陣駛入太湖湖面、填補到防線正面。
  李素的前軍,在太史慈的率領下,即使在交戰狀態下,都還在往前挺近、不斷擴大己方陣地活動空間,給後方駛入湖面的友軍騰出位置。
  偏偏周瑜還阻止不了這種事兒的發生,連堵都堵不住太史慈——七八條五牙戰艦壹字排開往前沖,船頭還有千鈞鐵斧的撞角,妳拿什麽阻擋?
  不開眼的恰好攔在正面的,統統都撞沈了。
  血腥廝殺持續了壹刻多鐘,太湖湖面上的李素艦隊規模,已經接近了其總兵力的壹半——也就是不算此戰新增的傷亡的話,至少夠四萬五千水軍乘坐的戰船,都已經沖到湖面上了。
  周瑜漸漸力不從心,才發現自己的後軍賀齊部,乃至曹軍於禁部,始終在兵力投入方面不夠竭盡全力,後軍脫節似乎有些嚴重。再這樣打下去,周瑜沒等到李素的前後脫節,他自己竟然要前後脫節了。
  “後軍到底怎麽回事?為什麽投入戰場那麽慢?為什麽讓他們掉頭返沖劃得那麽慢?他們還順風呢!”周瑜逐漸慌了神,覺得屋漏偏逢連夜雨,怎麽什麽衰事兒都集中冒出來了。
  ……
  原來,這事兒也得怪周瑜等臺風、又多拖了兩天交戰日期,也給了對面的李素更多的準備時間。
  李素壹開始就料到,周瑜有等大風天的意圖。
  後來他故意下戰書試探周瑜、看周瑜肯不肯答應“暫時後撤讓出交戰戰場,雙方來壹場君子之戰”。周瑜答應了之後,李素對這壹點就更篤定了。
  李素熟讀歷史,既然眼下的局面跟淝水之戰時那麽相似,那麽即使李素不需要謝安對付苻堅那些花活兒,也能幹掉周瑜。
  但人哪會嫌棄自己優勢太大的?有因素能利用,那就盡量、充分利用。
  “周瑜治軍嚴謹,他的部隊凝聚力和士氣肯定比苻堅的部隊強。但他現在窮途末路風雨飄搖,內部人心思變肯定也是有的。
  而且,周瑜也要面臨‘部隊構成為聯軍性質’這個弊端,於禁的部隊肯定不會完全跟他壹條心,不會同時舍生忘死壓上。
  反正他為了等臺風、多拖了這幾天,每天還殊死抵抗拖延我沿著中江進軍的速度。我軍每天能抓到數以千計的俘虜,還有那麽多船沈了之後沿著中江兩岸登岸徒步潰逃的敵兵。
  我從軍中選壹些江夏郡或者豫章郡籍貫的老兵,甚至長沙郡的都行。到時候專門假稱之前打散了的賀齊部士卒,或者是於禁的士兵,是戰後潰逃回去歸隊的……
  周瑜現在每天要接收那麽多潰兵,怎麽甄別得過來?只要混入幾百人,到時候在後軍試試看戰時散播謠言……”
  戰鬥開始前,李素覺得這條計策越想越靠譜,關鍵是失敗了也沒多少損失。
  凡是肯詐降過去的士兵,每人發壹條漢軍官方統壹裁縫的細棉布軍服裏衣,到時候仗打完了作為信物歸隊,還能便於紀功。
  於是乎,就出現了周瑜壹開始要求全軍返身殺回時,於禁和賀齊行動遲緩脫節的問題了。
  這還算是好的,至少於禁和賀齊的船隊沒有直接逃,只是因為被流言蠱惑而行動遲緩。
  那些流言兵喊的話,也不光有“周都督怕是發現李素的戰船臺風中沈不了,怕了,覺得決戰無望才讓我們後退的”。
  還有諸如“聽說對面的趙雲已經在圍攻建業了,李素虛晃壹槍根本沒打算跟我們在太湖上決戰。周都督是發現被約戰偷家了所以才讓我們趕緊撤、要登陸去救建業呢。”
  “聽說對面的甘寧,已經帶了海船水師從吳縣和烏程兩個方向,都堵死了太湖入東海的江南運河和松江。大都督是知道我軍歸路被絕,才臨時變卦讓咱撤,先去解決甘寧。
  這消息是最新軍情!大都督怕動搖軍心才沒公布,只是讓我們撤,想撤到了戰場臨開打再告訴我們真正要對付的敵人是誰!
  妳們可別亂傳話啊。要是提前泄露了,大家都恐慌,說不定還沒回到吳縣或者烏程,壹半人就跑光了!到時候查下來,咱都得掉腦袋!咱這是拿妳們當兄弟怕妳們白白送命,才冒險告訴妳們的!”
  總之,這些謠言乍壹聽的可信度,絕對比淝水之戰時東晉降秦將領朱序喊的那些話,更為有鼻子有眼。
  誰讓這些都是李素親自編的,簡直騙死人不償命。
  只不過,周瑜在戰前就很謹慎,把自己的意圖跟下面的將領都有交代,也讓他們註意對普通士兵做好層層傳達解釋工作。所以軍中相信周瑜的話的人也很多,軍隊才只是遲疑而非跟苻堅那樣潰散。
  李素的騙術言語也不是直接說“吳軍敗了”,只是七真三假摻雜著說,讓煙霧彈更加混沌。
  不過,即使做到這壹步,也已經足夠了。
  李素的五牙戰艦沒有被大規模吹翻沈,他靠著戰船的尖利,本來就可以穩穩扛住周瑜。
  現在周瑜自己都沒有全部動員起後軍,反而後繼乏力,當開戰後大半個時辰,進入太湖的漢軍水師人數超過六萬人,李素就轉入了徹底反過來碾壓的狀態。
  賀齊和於禁有些混亂,壹部分人向前,壹部分人向後機動,或者擺出想往兩翼迂回、實際上打算靠岸邊近壹點,萬壹風向不對就棄船登岸。
  賀齊和於禁的部隊陣型,也因此比壹開始計劃預期的更為松散,結果壹進入戰鬥狀態,陣型就被太史慈、黃忠等人切割了。
  陳武帶著艨艟隊,原本被周瑜命令要直搗李素的中軍旗艦船陣,貼上去打接舷戰。結果因為後軍的脫節,此刻自然是第壹個陷入戰力差距數倍的絕境之中。
  陳武想退都退不下來,他本人當時帶了幾百個弟兄,好不容易才殺上太史慈的旗艦,連李素本人的船的鐵皮都沒摸到。結果身邊的弟兄越打越少,旁邊沒人增援,陳武跟太史慈血戰十余合,被太史慈軍群毆砍殺。
  周瑜前軍的艨艟隊,在此後壹刻鐘裏便告全軍覆沒,那些敢死勇士都失去了銳氣,直接選擇了投降——陳武都戰死了,他們還打什麽打?根本毫無希望。
  韓當比陳武好壹些,畢竟他率領的都是相對大壹些的船,以遠程對射為主,想跑的時候也比接舷戰部隊容易些。
  不過,這也僅僅是避免了徹底全軍覆沒包餃子的下場而已。韓當那點嫡系部隊,三成去二、折損壹大半,也是免不了的。
  今日壹戰,韓當部兩萬人,折損超過壹萬四千人,只有不到六千人往後撤,還船只普遍殘破、士卒死傷慘重,韓當本人都被好幾支弩箭射中,雖然沒有直接致命毀壞臟腑的重傷,但失血極多,能活幾天也不好說。
  周瑜本人率領的中軍,下場也只是比韓當再稍好壹些。不管怎麽說,他的部隊是徹底完蛋了。
  而李素這種吃人不吐骨頭的家夥,顯然不會滿足於這個戰果。
  賀齊和於禁行動遲緩,不代表李素不會去主動找他們的麻煩。
  妳們不肯過來,那就讓李素主動過去。他打散了周瑜之後,就讓黃忠和太史慈不要留手,徹底追著賀齊和於禁下死手。
  太湖之上,壹片殘陽如血。大半天的殺戮,加上大風讓船更易翻沈,兩軍總計數百條船只沈入太湖,累計死者數萬,這樣的天氣,落水之後也很難救回來,只能是各憑天命。
  賀齊原本是東吳的豫章守將,以對付江西南部的山越著稱。他是因為豫章鄱陽這些地方丟了,才帶著殘部收縮回撤跟著周瑜混。
  他的部隊本來就是壹退再退,士氣耗竭很嚴重,周瑜在諸軍當中覺得他戰鬥力最不可靠,士氣最不穩定,才讓他作為預備隊,不敢讓他打壹開始的硬仗。
  現在,這壹切終於到了償還清賬的時候。賀齊的部隊被太史慈剛剛攆上,根本就沒扛住多久血戰,就連鎖反應壹樣潰退。
  他軍中那些前幾天剛埋伏進去的“潰兵”內應,謠言也散布得愈發猖狂了。結果就是艨艟鬥艦壹條條地選擇了“剛被敵人追上就舉旗投降”。
  同樣的事情,還在黃忠追於禁的那壹側同樣上演,只不過於禁麾下的曹軍士兵,直接投降的少壹點,但潰退方面卻絲毫不敢落於賀齊之後。
  “為什麽?為什麽會打成這樣?這就是我苦苦期待的大風?為什麽我等的天時不幫我幫李素?為什麽我布局的地利也不幫我也幫李素?說好的全軍壓上呢?為什麽後軍會脫節?”
  周瑜看著自己的主力被殲滅時,仰天長嘆,根本無法理解。他知道他已經徹底沒希望了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