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

浙東匹夫

歷史軍事

中平四年(187),二月初壹,中山治所盧奴縣。 朔日的夜晚,月球正運行在地球與太陽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059章 有意尋糜竺,無心遇魯肅

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by 浙東匹夫

2022-2-19 20:44

  四十裏寬的芒碭山,是睢水與泗水的分水嶺。
  山南的溪全部流進睢水,山北流進泗水。
  此地的地形之復雜,從後世的行政區劃也可見壹斑——山南的碭縣屬於後世豫省,山北沛縣屬於蘇省,而中間這窄窄的山區卻分屬徽、魯二省。簡直是四省都不管的邊緣地帶,自古盜賊叢生。
  不過,這樣壹座惡猛的山區,也並非沒有文明古跡——漢景帝的弟弟梁孝王的陵墓就在山上。
  後來陳琳的千古名篇《為袁紹檄豫州》裏,譴責曹操設置“發丘中郎將、摸金校尉”,所舉的第壹條實例就是“帥將吏士,親臨發掘”,把梁孝王墓給盜了。
  李素騎在壹匹當初劉備親自給他挑選的精壯戰馬上,身穿玄甲,手按佩劍。
  幾個弓箭嫻熟的烏桓突騎親兵走在他前面,關羽在他左邊並轡而行。典韋則背著雙戟、又插了壹兜作為投擲武器的短刀,在山道高峻的壹側探路前行。
  如今的典韋還比較窮,打造不起太多消耗品手戟,所以只能用飛刀。
  等到丹陽之後,李素決定再找鐵匠打造壹批,以後典韋作戰想怎麽丟就怎麽丟,把手戟當回旋鏢用都沒問題。
  李素還抱了壹絲幻想,希望在翻山官道上遇到同行客商時,能撞見些歷史名人。
  但這種小概率事件始終沒有發生,盜賊倒是理所當然地遇到了。
  壹行人剛進山不到十裏,行到壹處山道陡坡之處,只好先牽馬步行。
  盜賊顯然比他們更有經驗,也更了解地形。
  壹行人剛下馬,在高處林間探路的典韋就率先發現有盜賊埋伏,他連忙數柄短刀飛擲過去,立殺三賊。
  山賊不得不提前發動攻擊,紛紛從林間躍下,更有十幾張獵弓胡亂飛射而來。
  關羽連忙擋在李素身前,把長兵輪轉如飛,蕩開至少八成箭矢,還有親兵持盾圍攏,但還是有兩箭分別射中關羽的護肩、護肋,幸好鐵甲堅實,普通軟弓根本射不透。
  親兵中的烏桓突騎們立刻抄弓反射,箭術精湛,連連射殺十余賊。很快這股規模至少比李素的親兵隊大兩三倍的盜賊,就被徹底打崩了。
  典韋眼明手快,如履平地追上前去,抓回兩個肩背中了飛刀未死的賊人,兩腋壹邊挾著壹個扛回來,交給李素拷問,其中壹個看起來還是山賊的小頭目。
  “妳們是什麽來路?膽敢截擊官軍?”李素雖然對盜賊沒興趣,但為了自己的安全,還是不得不盤問清楚。
  那小頭目求饒道:“郎君饒命,我們不知妳們是官軍,只是遠遠看見馬匹眾多,故而眼饞。走到近處見妳們都有兵器,已經膽怯了。可這黑漢先殺我們數人,我們也只好賭壹把了。”
  “呵呵,這麽說還是我們不對咯?”李素不由好笑,繼續森然拷問,“少廢話,想活命就說出妳們頭目來歷。”
  “我們就是普通山賊,沒有來歷……非要說來歷,從芒碭山到巨野澤,大半個沛郡和山陽郡的賊人,都是黃巾渠帥梁仲寧的余黨,不過那已是我們頭領的頭領的頭領了。”
  李素聞言點點頭,也大致心裏有數了。
  如今兗、豫交界的山賊,主要是三年前被皇甫嵩幹掉的東郡黃巾軍的殘黨。當初皇甫嵩在倉亭擊殺渠帥蔔己、張伯,斬首7000級。蔔己手下壹個小頭目梁仲寧就帶著殘部當山賊,居然也敢自稱渠帥了。
  不過也別小看這些殘黨,歷史上他們在張舉張純的亂兵南下劫掠後,也迅速趁機做大,其中壹部分組成了後來的青州黃巾軍。
  既然見都見到了,那就殺了,少給青州黃巾留點傳染源種子。
  李素走到那倆俘虜背後,抽出寶劍迅速將二人斬殺。只是劍刃狹窄,只在賊人們頸後割出寸許深的刀口。
  賊人慘嗥倒地,李素不得不再借關羽的環首刀,親自補刀斬首。
  跟劉備幾個月來,他也就撈到兩波補刀機會。如今雖然武藝依舊很爛,但至少殺起人來漸漸鎮定了些。
  幹完後把刀壹甩,吩咐典韋:“這兩顆首級也算妳戰功,那天雲長跟妳說過,十顆首級就升妳屯長,現在還差五顆。”
  典韋壹聽居然殺山賊都算,立刻喜出望外:“多謝別駕!”
  典韋心裏,竟隱隱然期待黃巾賊余黨再多來幾波。
  再砍五個首級,他就可以帶領壹百名士兵了!
  ……
  可惜,自此之後,直到翻過芒碭山主嶺,也沒再遇到敢襲擊李素的賊寇。
  晌午時分,壹行人爬過了官道的制高點,下午就是下坡路了,壹行人精神也都放松了不少。
  山頂上有處小鎮,原來是給梁孝王墓守陵而成的,因為四十裏內就這地方有良民居住,往來商旅也都在此歇腳。
  李素想吃口熱食,就吩咐在村鎮裏歇會兒,度過中午最炎熱的時候再趕路。
  關羽親自把關,驗證了從鎮民那買的食物的安全性,這才遞給李素。
  原來是壹頭切成小塊的獐子,加了些薯蕷、梁面壹起燉煮,如同濃稠的面疙瘩湯,而且毫無鹹味。
  壹行人吃飯的時候,陸續又有幾路同樣戒備森嚴的商旅、行人到了鎮上,看到李素壹行貌似精良,湊上來套近乎。
  壹個中年漢子,似乎是商隊的領頭,道了聲叨擾:“這位小郎君,看妳們行裝,是有公差在身的官兵吧?壹會兒可否與我等結伴同行。些許山貨,還請笑納。”
  說著,對方送了他半爿鹿脯、幾只山雞,很顯然是想蹭保鏢。
  李素上下打量,反問道:“妳們是何處商旅,往何處去?經商何必走這芒碭山呢?”
  商人苦笑:“在下姓李名單,是山陽李家的管事,去東海進些族中必需的貨物。咱山陽北有巨野澤,南有芒碭山,四處走什麽路都有盜賊,沒辦法啊。幸好盜賊多了,官府征稅的人也下不了鄉,大夥兒就結塢自守。”
  李素暗忖:原來是住在附近的人,那確實沒辦法了,比如山區不產鹽,所以買鹽肯定是要冒險去東海的。
  他在腦海中過濾壹下“山陽李家”的名號,試探性問道:“如此說來,妳們族中也是本地豪族、多有勇士咯?有沒有個叫李典的——今早在碭縣,我聽當地客商說起這號人物。”
  李單連忙回答:“是有此人,是我們族長的侄兒。不過典哥兒還年少,而且喜好讀書,怎會有勇名在外呢?”
  李素也不回答:“我們是朝廷派來募兵去幽州的,妳們族中可有有誌之士願從軍報國?”
  李單:“全族在此,只怕都不願遠遊。”
  李素:“那也不勉強。”
  這種築塢結寨自守的豪強,都是跟許褚壹樣,妳不占領他老家,他就不肯跟妳幹。
  不管怎麽說,翻山路上多壹夥商人同行,也有好處,何況還能白收點小禮物。
  ……
  歇夠了之後,壹行人就開始下山。
  下山路輕快,典韋更是壹路健步如飛,奔走在前。還專挑山道兩旁的林子走,唯恐跟大部隊走壹起、盜賊看到人多了不敢下手。
  就這樣在典韋的釣魚執法之下,他陸續又砍到了三顆山賊的人頭,美滋滋回來報功計數。
  有壹次,甚至拉怪引到了壹夥近百人的山賊,對方看他只有壹個,就殺了下來,典韋手刃數人,覺得再單挑下去會吃虧,而且屯長所需的首級也湊夠了,就往回誘敵。
  關羽連忙擺開陣勢讓親兵預備好弓箭,壹頓射翻了十幾個,然後才沖上去掃尾。剩下壹大半山賊士氣崩潰作鳥獸散。
  這壹幕幕看得李典家商隊的人膽戰心驚:官兵什麽時候殺賊這麽積極了?要是大漢朝的軍隊都這樣,黃巾殘黨是怎麽撐過這三年的?早就該被殺光了吧。
  最後累計殺了三十多個,李素這邊只有兩個烏桓弓騎兵輕傷,壹個都沒死。反而是李家商隊死了壹個護衛,傷了好幾個。
  李單苦苦哀求:“郎君,縣君,府君,好好趕路吧,快別誘敵了。我等走南闖北十幾年,還沒見官軍這般驍勇主動找賊殺的。這裏還有粗帛五匹奉上,我們死不起人了。”
  李素這才約束典韋,告訴他趕到丹陽就正式升他為屯長,別再引怪了。
  然後李素扶起李單,讓他別跪了:“些許小事,何足掛齒。對了,還沒問妳們此行出了芒碭山後,去哪裏進貨?”
  李單:“我們去東海進貨,得多買些鹽和左伯紙。反正過了彭城之後,道路太平,咱自個兒直接去東海,不給那些彭城人下邳人賺差價!”
  李素:“那正好順路多送妳們壹程——我們也去東海,聽說那裏豪商雲集,這次給朝廷募兵,正好需要找豪商募捐。妳們既然經常往來這條路,應該知道有哪些豪商最慷慨吧?”
  李素有此壹問,也是怕關羽和典韋懷疑他怎麽預知糜竺的存在的。最好借李單之口說出來,他才更容易順水推舟。
  李單聽了兩腿壹哆嗦:這官軍是去打秋風還是打劫的啊?不會是攤派硬捐吧……幸好剛才先送了他們些野味和幾匹帛,放過了咱李家這點小錢。
  死道友不死貧道吧。
  李單這麽想著,趕緊把他知道的壹切都說了:“東海豪商,最富當然是朐縣糜子仲家了,不過要說慷慨,還是曲陽縣的土豪魯家。自從黃巾賊起以來,這魯家少主年年販賣田土,周濟窮人,結交賢士豪傑。”
  李素本來只想誘導對方說出糜竺,壹聽還有個魯家少君,順便也就多問壹句:“這魯家是個什麽情況?家主姓甚名誰?”
  李單:“魯家老主人死了有些年了吧,是太夫人帶著少君過活,那少君名叫魯肅,年少尚未取字。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